(报告出品方/作者
:国信证券
,激光技术及产唐旭霞) 1 感知层传感器助力智能驾驶
,雷达路线激光雷达迎量产元年政策呵护汽车智能驾驶稳健发展,行业指引智能网联汽车持续渗透 政策端
,深度市场国家政策支持并呵护汽车智能驾驶稳健发展,研究业链指引 2025 年 L2
、空间香肠派对透视,锁头挂L3 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超 50%。拆解梳理我国智能驾驶重要政策 ,激光技术及产2020 年 3 月 ,雷达路线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发布,行业规定汽车驾驶自动化功能的深度市场分级标准,将驾驶 自动化分成 0-5 级
。研究业链2020 年 11 月,空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选图 2.0》发布
,拆解提 出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激光技术及产2025 年 PA(L2)、CA(L3)级渗透率超 50%、HA(L4)级开始进入市场; 2030 年 PA(L2)、CA(L3)级渗透率超 70% 、HA(L4)级占比达 20%
,乘用车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城郊道路
、高速公 路以及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2035 年,FA(L5)级自动驾驶乘用车 开始应用
。2021 年 8 月
,《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 意见》发布 ,提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 、软件升级
、功能安 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高质量发展,从政策层面客户汽车智能化有序健康发展 。 从 L2 到 L3
,智能驾驶跃升,需要感知层传感器提供关键支撑 车辆自动驾驶级别主要参照 0-5 级分类。目前全球公认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分 级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由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国际自 动机工程师学会(SAE)提出。中国于 2020 年参考 SAE 的 0-5 级的分级框架 发布了中国版《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 调整,大体上也将自动驾驶分为 0-5 级
。  L3 级别是汽车自动化道路的一次跃升。从法规和技术两个维度来看
,L3 级别 自动驾驶都是汽车自动化道路上将的一大跃升。从法规来看,SAE 和中国 《汽车自动化分级》规定 L0-L2 级别均是人类主导驾驶
,车辆只做辅助,L0 、 L1 和 L2 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搭载的 ADAS 功能的多少,而 L3 开始 ,人类在 驾驶操作中的作用快速下降,本尊科技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在条件许可下可以完成所有驾 驶操作(作用不亚于驾驶员),驾驶员在系统失效或者超过设计运行条件时对 故障汽车进行接管;从技术来看
,L0-L2 主要运用的传感器有摄像头、超声波 雷达和毫米波雷达,L3 及之后原有传感器配套数量上升
,同时高成本的激光 雷达方案将难以避开。 我们拆解未来的智能驾驶产业链,将从云-管-端三大层面带来全产业链机遇
。 智能驾驶将汽车的驾驶能力逐步由人转移到汽车,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 核心环节。其中,感知环节相当于人的眼睛和耳朵
,通过车载摄像头、激光雷 达、毫米波达等传感器完成对环境及车辆的感知、搜集周围环境数据并将其传 输到决策层;决策环节相当于人的大脑,通过操作系统、芯片与计算平台等对 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操作与指令任务;执行端相当于人的 四肢,将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执行到动力供给
、方向控制、车灯控制等车辆终端 部分。感知层为智能驾驶的先决条件,其获取的数据将直接影响决策层的判断 与执行层的操作,其探测精度 、广度与速度直接影响自动驾驶的行驶安全
,在 自动驾驶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本篇激光雷达深度报告从“端”的层面对感知层 的细分核心决策部件进行分析
。  车企加码布局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市场空间广阔 车企端
, 我们对搭载激光雷达的电动智能车型进行梳理
。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1)分品牌看,新势力为智能驾驶排头兵
,自主品牌对智能驾驶的布局节奏快 于合资、外资品牌,价格更低。新势力和自主品牌搭载激光雷达的电动智能车 型的价格带位于 15-40 万元之间,相比之下外资品牌丰田 Mirai、奔驰 S 级等 车型的起售价均在 50 万元以上。 2)从重磅车型的传感器配置数量看,激光雷达数量变多。新势力中,蔚来 ET7 搭载 1 个 Innovusion 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小鹏 P5 和 G9 均配置 2 个激光雷达,威马 M7 配有 3 个速腾聚创第二代 MEMS 激光雷达。自主品牌 中
,长城沙龙机甲龙配置 4 个华为 96 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吉利路特斯 Type132 配置 4 个激光雷达
,北汽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配置 3 个华为微转 镜式半固态激光雷达。 展望未来 ,随着激光雷达在乘用车市场的持续渗透 ,预计 2025 年全球及国内 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分别为 541
、241 亿元
,CAGR 分别为 126%
、 109%。激光雷达价格伴随着技术方案朝半固态及纯固态的推进将有望持续下 降
,由 2021 年的 1500 美元/颗降至 2025 年的 400 美元/颗,激光雷达市场空 间的打开将由市场需求量的激增持续推动 。  从需求量及渗透率角度看,预计全球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需求量将由 2021 年 的 22 万颗快速提升至 2025 年的 2134 万颗,对应全球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渗 透率由 2021 年的 0.2%增至 2025 年的 14.4%;国内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需求 量预计由 2021 年的 13 万颗增至 2025 年的 948 万颗,对应国内乘用车市场激 光雷达渗透率由 2021 年的 0.2%增至 2025 年的 14.7%。 从市场规模角度看
,预计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由 2021 年的 21 亿 元增至 2025 年的 541 亿元,CAGR 为 126%;预计国内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 规模将由 2021 年的 13 亿元增至 2025 年的 241 亿元,CAGR 为 109%
。 2 激光雷达是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的核心传感器激光雷达对于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的必要性 智能传感器是智能驾驶车辆的“眼睛”,目前应用于环境感知的主流传感器产 品主要包括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四类。总体来看,摄 像头在逆光或光影复杂的情况下视觉效果较差
,毫米波雷达对静态物体识别效 果差,超声波雷达测量距离有限且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单独依靠摄像头 或毫米波雷达的方案去实现智能驾驶是存在缺陷的
,而激光雷达可探测多数物 体(含静态物体)、探测距离相对更长(0-300 米)、精度高(5cm),且可构 建环境 3D 模型、实时性好,因而成为推进智能驾驶到 L3 级及以上的核心传 感器
,成本 500-2000 美元(约人民币 2000-13000 元之间),高昂的成本也成 为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 摄像头:ADAS 系统的主要视觉传感器,最为成熟的车载传感器之一 摄像头工作原理是目标物体通过是镜头把光线聚拢 |